圖片來源:One Piece
無人不知的軟體神書人月神話:軟體專案管理之道(The Mythical Man-Month: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, Anniversary Edition)其中一個章節提到人月神話這個迷思,簡單解釋,以工程學來說,今天我用50個人建一間房子需要100天,那工程上因為可以拆解工作,所以理論值(大量的平均數來看)可以用500個人在10天內建一間房子;這就是一種人月工時結構的估算。
很可惜,軟體並不是工程。軟體開發是一個很殘酷用智商高低決定勝負的領域,以開著同一款車,一個頂尖的賽車手頂多就比普通會開車的人快個2-3倍,但軟體頂尖程序員跟普通程序員可以差到百倍(the measure indicators should be include quality, scalability and stability)。
但今天透過網路無遠弗界的集結,開始有著一絲可以打破人月神話的運作機制存在,這個機制就是開發者社群(Community)。一個好的開放原始碼社群透過制度、標準、流程、規範有效集結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夥伴。以OpenStack開源社群為參考說明。
開源社群運作基礎流程:
- 先有個code base,最小可能就只有幾千、幾萬行程式碼,然後由一個或兩個單位維護研發,eg:NASA, Rackspace。
- source被open,並且License Agreement被擴張為Apache License,簡單的說就是拿到這個授權的程式碼,你可以無償的使用他,拿來改、賣都沒關係,隨便你搞,但前提是組織不負後續責任。通常這時候就會開始吸引到市場的鯊魚。
- 忘了說,一定要有個源碼版控系統。
- 社群建立,會開始進行幾件事情:
- 建置官方網站,繪製個吉祥物mascot感覺比較沒這麼枯燥乏味。
- 釋放Release Note(說明這個版本主要完成哪些功能)、發佈各種進程的版本(alpha, beta, candidate, stable, )、發布版本、定出版號、
- 針對社群貢獻者(contributors)會給幾條較有法律性的規範CLA(Contributors License Agreement),有點像是社群切割用的次元刀。以OpenStack來說他要分野的是你是不是服務工作於美國政府機關,但個人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特別分野,知道後再行補充。
- 版本發佈後,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抓下來用,使用過後發現bug,進行回報,然後社群透過bug tracker追蹤,再由developer認領。
- 當bug越來越少,版本成熟到一個程度社群會再發佈新版本,而版標號碼有一套不成文的規範。
- 在 Step.5 ~ Step.6 的過程,社群同時會不斷討論下一個版本的主要研發方向,也就是roadmap,接著不斷成長。
貢獻者工作有很多種,不是只有寫程式才能貢獻:
- Developer(程序員)
- Tester(測試員)
- Security(搞資安)
- Doc(撰寫文件)
- Designer(UX設計者)
- Website(官方網站管理人員)
- Translator(各國語系翻譯)
- Community builder(成功的社群,背後一定要有個優秀的女人;就是協助社群好好運作)
- 其他...
看到上述的工作分類不曉得身為一個資訊開發團隊的老闆、領導者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感覺,一個好的開發團隊、軟體產品就是需要存在這些角色。
如何確保源碼品質:
- 關於程式碼的品質,社群具備固定的溝通會議
- 不斷的code review、code review、code review
- 每周一次的小型會議,範圍在系統功能上,主要就在做code review,或是討論一些怎麼設計、解決比較漂亮。
- 每月討論會議,針對模組層級進行討論。
- 每半年一次的大型submit,大家固定聚集在一個地方開會,社群的首腦們也藉此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,這時候就是討論整個計畫的roadmap。這種會議通常都會有大型的廠商贊助,提供研討會場地、準備議程分享、講師費用、機票、住宿,觀察出席的人次、來源國家、參與層級、會議規模大概就可以了解一個技術的火紅程度。
- Code要能被check in(問我什麼叫做check in? 我寫程式都可以直接check in阿? 拜託你直接洗洗睡吧...),需要經過vote、code review,很嚴格,程式碼寫得不好的也是洗洗睡。所以傳說中矽谷大公司獵人頭都是直接到開源社群找Contributors一個個打電話,畢竟這些人早就被嚴格篩選過。
- 光寫code是不夠的,記得還要寫test,沒有test也是過不了關;testing coverage足以衡量專案的品質。
但講到程式碼品質這個就傷感情了,畢竟高手寥寥可數,要是真的檢討下去大家都沒飯吃了。不過依個人的工作經驗看過不少從某些領域(消音)想轉過來的寫程式的,真的就是落差很大,雖然一樣都是資訊領域但邏輯或思考的規模上就是不及格,拜託你們不要在染指軟體這個領域,有機會再來開炮一下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